GBT 2423.13-1997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-試驗方法 試驗Fdb-寬頻帶隨機振動-中再現性.pdf
可關注韋斯的公眾號,了解更多的相關內容!
《GB/T 2423.13-1997》是中國國家標準中關于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該標準等同采用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IEC 68-2-36,規定了“寬頻帶隨機振動—中再現性”(試驗Fdb)的試驗方法。它適用于評估電工電子產品在隨機振動環境下的耐受能力,幫助發現產品在設計或制造中的機械弱點或性能下降問題。
該標準于1997年首次修訂,替代了1982年的舊版,進一步與國際標準接軌,提升了試驗的準確性和再現性。
本試驗適用于在使用中可能遭受隨機振動環境影響的電工電子產品,如電子設備、元器件、儀器儀表等。試驗目的是:
檢測產品是否出現機械共振或結構損壞;
驗證產品在振動環境下是否仍能保持規定性能;
為產品的設計改進和質量控制提供依據。
振動類型:寬頻帶隨機振動,加速度值呈正態分布;
頻率范圍:通常為 至 Hz,具體由產品規范確定;
加速度譜密度(A.S.D.)等級:按標準表格選擇,如 、、 等。
初始檢測:對試驗樣品進行電氣和機械性能檢測。
安裝樣品:按標準要求將樣品安裝在振動臺上,確保固定點與控制點符合規定。
頻率響應測量:使用正弦掃描測量樣品的頻率特性,識別共振點。
共振檢查:記錄導致性能下降或機械共振的頻率和幅值。
條件試驗:施加規定的隨機振動,持續一定時間。
最終檢測:試驗結束后再次檢測樣品性能,判斷是否合格。
各固定點的運動應為直線運動,加速度值符合正態分布;
瞬時加速度分布應在標準規定的容差帶內。
試驗結束后,樣品應有一段恢復時間,使其恢復到試驗前的狀態(如溫度、濕度等),以便進行最終性能檢測。恢復時間的長短應根據樣品的特性和試驗過程中的應力情況確定。
振動臺:應能覆蓋試驗頻率范圍,具備足夠的推力和位移;
夾具:應具有高剛度、低質量,避免引入額外共振;
控制系統:應能精確控制振動幅值、頻率和掃描速率;
測量儀器:應具備高精度、寬頻帶、低噪聲特性。
驗證方法選擇:可根據頻率范圍、樣品特性、設備能力等選擇附錄A、B或C中的驗證方法;
分析誤差控制:需注意分析帶寬、掃描速率、平均時間等參數對結果的影響;
混合驗證方法:在復雜情況下可在不同頻段使用不同驗證方法;
記錄與報告:應詳細記錄試驗條件、儀器設置、分析結果和異常現象。
方案咨詢/業務洽談,請聯系:
電話/微信:13335830295